昨天讀了一篇有趣的文章
迪諾斯vs米蒂夫
迪諾斯DINOS: dog in need of space
米蒂夫MDIF: my dog is friendly
簡單 又誇飾一點的來說
就是「需要」自閉的vs.狂熱「需要」社交的
不像在台灣
每天遇到的狗狗很有限
90%也都是上了牽繩的狗
會來跟你講話的飼主不是沒有
但比例來說就是少之又少
除了鄰近固定遛狗會遇到的飼主外
很少會有其他成員或狗狗
來到荷蘭後
人類與狗狗的世界皆與台灣天差地遠
首先
每天如果遛狗三次的話
大概會相遇20隻狗跟其飼主
重複的 固定的不是沒有
20隻可能只有2隻
可見狗之多啊!
在這些陌生狗陌生飼主中
80%以上想跟你哈拉
70%以上會給你建議或指責
來到荷蘭後
第一堂課是獸醫給的
他說:"這裡的愛狗人士每個人都自以為是獸醫,每個人都自以為是最懂得怎麼養狗的人,雞婆甚至侵略性的會給你一堆建議甚至指責,請聽聽就好。"
養父母謹記在心
in reality
果然也如獸醫師所提醒的
噗醬最常收到的建議或指責就是
“你怎麼不放牽繩”
“你就是不放牽繩他才會害怕”
“你就是不放牽繩讓他自由玩耍他才會攻擊”
一開始面對指責都會懷疑自己是否做錯
好在已經有醫師的提醒
加上也做了很多功課(看影片 文章 個案)
知道狗狗會焦慮 攻擊
「不一定」跟牽繩有關
因此對於各類建議
人類都學會微笑以對
不太加以解釋
偶爾裝傻不會講英文
但對於來社交(玩耍打架都稱為社交)的狗與飼主
始終不太知道該怎麼面對
偶爾只是想快速放個尿
遇上這些熱情的飼主
一不小心就給你哈拉個30分鐘
還真是有點招架不住
或者
只是想安靜地散步
結果走一趟30分鐘的路
有20分鐘在社交
人在社交 狗也在社交
實在是覺得有點累
真的想靜靜地散步啊!
直到昨晚看了文章
非常喜歡這一段
『除了我以外,沒人可以決定我的狗與誰互動,不是你,無論你只是想帶著「友善」狗狗來打招呼,或者你說你家狗「知道」要待在你家,但卻會衝到我家來堵我。
我,唯獨我,可以決定我的狗是否要和你的狗互動,當你放你的狗到處跑,你剝奪了我們選擇是否與你家狗互動的權利,這不對!』
原文出處:http://notesfromadogwalker.com/what-is-a-dinos/
作者:美國遛狗師Jessica Dolce,寫於2011/12/1
譯者:黃薇菁(Vicki)
對於上述段落的「對或錯 對與錯」
我沒有太多的想法 也不是那麼在乎
在意的僅僅是如何自在愉快的散步
有趣的是
這短短的幾行字
讓我獲得了美好的提醒與心靈上的釋放
對於周邊滿坑滿谷的米蒂夫飼主
一直有一種無謂的 但也揮不去的罪惡感
總覺得沒多加搭理他們
是「沒禮貌」「冷淡」甚至「不對」或自以為「不符國情」的
說實話
他們也真的很容易因為你的沒有對等的熱情回應
而給你白眼 低語(雖然聽不懂 但口氣表情卻很清楚)
甚至當場指責你 或想矯正你
他們並無惡意
我也不討厭他們
只是
我也有不想社交的權利
而不必覺得困窘或對不起誰
在這裡
不上牽繩的狗 是台灣的好幾倍
一遇到就衝過來打架 騎乘的也不在少數
有的飼主會覺得被冒犯
昨天就遇到一個飼主跟另一位在吵架
靠杯不上牽繩的飼主的狗冒犯了他的狗
我個人是覺得也沒必要吵架
也不至於覺得被冒犯這麼嚴重
默默走開即可
我要處理的只有自己的困窘 跟不好意思感
文章提醒
迪諾斯的飼主與狗
可能真的有很多狀況
狗狗生病了 大病復原中 久病後第一次散步不宜激動
或正在接受安定訓練的狗(看到他狗經過都冷處理)
或本身有恐懼緊張問題的狗狗等
太多太多狀況了
但人類很容易用自己所習慣與喜歡的
投射自己的需求到他人身上
覺得我這麼熱情 我的狗這麼可愛
你怎麼能不跟我打招呼或玩耍呢?
這時候
就需要很清楚自己在幹嘛
有什麼需求
想不想社交 想不想安靜
一切沒有對錯
就是當下的偏好
並且
沒有對不起誰...........
btw
這一個月很有意識地幫噗醬做安定訓練
比起剛來荷蘭時
一天遇到20隻狗要呈現19次攻擊姿勢
目前已經進步很多嚕!
20次相遇大概有19次可以安靜走過
不焦躁 不攻擊 不準備攻擊 也不害怕
in a way
噗醬目前大部分是處在迪諾斯:)
默默觀察她
本性不是喜歡社交的狗
畢竟焦慮地狠
不過我相信
當20次有19次相對安穩 不害怕
這類的經驗繼續累積後
也許噗醬會變得更放得開也不一定